缓控释肥:农业节能减排利器

发布时间:2024-03-10 15:44:45来源:ob体育app官网下载   浏览次数:185

  在近日于陕西省召开的黄河水政监察干部培训会上,有关有经验的人指出,造成黄河水质污染严重的根源,除了沿河两岸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超标排放外,因农民过量施撒化肥农药,对日益严重的流域性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资源恶化同样贡献不小。国家相关部门对全国5大污染严重的水系持续监测的结果为,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呈上升之势,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有限的水土资源已迫在眉睫。

  虽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资源恶化的原因很多,但过量施用化肥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太湖流域为例,这里每公顷耕地施撒化肥达667千克(折纯养分,下同),是发达国家规定的每公顷耕地施撒化肥不允许超出225千克的近3倍。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经有关专家分析确认,农业面源污染是罪魁祸首。2006年,我国农用化肥总量达4800万吨,相当于在占全球耕地7%的土地上施撒了占世界化肥总量30%的化肥,平均亩施化肥量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多。

  过量施肥,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氮、磷流失,继而引发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60%以上的利用率低30个百分点。其中,因径流、淋洗、硝化-反硝化、氨挥发等造成的损失超过60%。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所所长刘宝存说,由于氮肥利用率低,2004年,全国浪费掉的氮肥,相当于浪费了2673万吨标准煤、45.5亿立方米天然气、168万吨油和158亿千瓦时电。

  针对以上问题,有关有经验的人指出:在改变传统施肥习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提升缓控释肥产能,鼓励缓控释肥应用,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实现农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的途径。

  缓控释肥是一种通过种种调控机制,控制养分释放速率、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曲线同步,并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控制养分释放的肥料。其最大特点是作物要多少养分就供给多少养分,解决了单质、速溶肥料施撒初期,养分释放时间过于集中,作物难以有效吸收,而到了后期,又因肥效已经释放不足以满足作物需要的饥一顿饱一顿的问题,可将化肥当季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施肥次数和土地面源污染的目的。

  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缓控释肥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所开始控释肥技术研制,2004年,该所与北京首创集团联合成立了北京首创新型肥料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批树脂包衣尿素控释肥料。2006年以来,我国缓控释肥技术在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包衣技术和生产流程和工艺控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使得当年全国缓控释肥总产量达150万吨,推广施用面积约1500万亩,节约化肥用量22万吨。有关专家推测:到2010年,如果全国有一半耕地施用缓控释肥,就可节约化肥1300万吨。如果届时有一半耕地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施撒了缓控释肥料,则可减少氮、磷流失1400万吨,节约煤、电、油、气等能源达3000多万吨标煤。

  正是基于缓控释肥料巨大的经济、环保、节能效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政府,都先后出台政策,力推其发展和普及,目前美、加、日等国缓控释肥料及复合(复混)肥料施用量占化肥消费总量的60%以上。我国人均资源量和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中等水准,要想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就要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增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化肥用量。

  目前缓控释肥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而其特殊的生产技术与原料助剂,使其成本较普通化肥高出一大截,市场售价较普通化肥高出15%以上,过高的价格,使农民难以接受。加之我国农民希望化肥速溶、速效、速散的传统观念,与缓控释肥按需供给、长效缓释的特点相冲突,制约了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同时多次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迫切地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把有关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扶持或对施用缓控释肥料农民实施补贴,以解决缓控释肥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让21世纪的环保肥料缓控释肥成为农民节本增效的好帮手和农业节能减排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