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州:肩負任务囑託 書寫江源答卷

发布时间:2024-03-15 23:16:08来源:ob体育app官网下载   浏览次数:185

  時至今天,果洛州生態办理成效顯著,環境品質穩步向好。扎陵湖、鄂陵湖面積分別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濕地上積添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數量添加到5849個,三江源再現“千湖美景”。

  打開中國植被分佈圖,西南部的白色冰川與褐色的高山裸岩之間,有一處被大片翠綠色覆蓋的土地,無數毛細血管般的溪水自此發源匯集,一路東去。這裡便是三江源地區,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每年輸出600億立方米清潔水。

  在青海,美麗而奥秘的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内地,河流布满,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濕地上積最大、河湖分佈最会集的地區,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因而,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三江源内地,生態位置尤為重要。近年來,果洛州安身“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堅持生態立州、綠色發展,结实樹立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树立完好體制機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時至今天,果洛州生態办理成效顯著,環境品質穩步向好。扎陵湖、鄂陵湖面積分別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濕地上積添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數量添加到5849個,三江源再現“千湖美景”。更值得一提的是,森林覆蓋率達到13.4%,公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美好感顯著提高。

  本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果洛州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高起點規劃和實施好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三期項目和長江、黃河果洛流域生態環境綜合办理等生態办理工程,堅決守護好三江源頭、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瑪多縣地處三江源内地,平均海拔4500米,是萬里黃河流經的榜首縣。上世紀90年代末,因過度放牧、無序開採等原因,導致草場沙化、湖泊銳減、鼠害暴虐。

  望著眼前的美景,33歲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爾金仁增黑色的臉龐上弥漫著美好的笑脸:“聽父輩説,40年前這片土地上‘風吹草低見牛羊’,可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因過度放牧生態環境跌到了谷底。作為管護員,現在父親最等待的便是我將這裡每天的變化拍成相片帶回去給他看一看。”

  2016年,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办理局掛牌树立,青海大膽破冰,用变革和擔當的精力闖出新路子。

  2016年4月,依照山林水草湖一體化办理的要求,為了實現生態保護與牧民整體脫貧雙贏,果洛州委拟定出臺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和生態管護員办理辦法。到现在,瑪多縣已經有近3042名牧民變身“生態管護員”,巡視管護自己的家園。

  在黃河源頭,呼呼的山風不停地吹著,爾金仁增黑色的臉龐凍得鐵青。可是戴著紅色袖章,騎著摩托車馳騁在黃河源頭扎陵湖邊進行草原巡護是他最開心的作业。

  説起生態管護員一職,爾金仁增頗為骄傲:“巡護作业比起曾经放牧,雖然有些辛苦,可是一想到自己腳下的牧草還能再次長得跟羊腿一樣高,就很滿足。”

  爾金仁增説,本来自己是以放牧為生,一年全家收入不到一萬元,自從2016年景為生態管護員後,他一個人的年收入就超過了3萬元,不僅如此,經過國家和政府的不斷尽力,爾仁增成為生態管護員以來,在草場的生態保護中沒有碰到盜獵、破壞草場的現象,這片草場的生態環境持續改进。

  近年來,瑪多縣以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契機,以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準、添加群眾收入、擺脫貧困、守好源頭生態、打造精力高地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實施了“六位一體”網格化办理模式。全縣組建了4個鄉鎮生態管護站、27個村級管護隊和190個管護分隊,設置生態公益崗位管護人員3042名,並賦予生態管護員六項職能,形成了“點成線、網成面”的办理體系。

  三江源的牧民由草原使用者變為生態管護者,積極探尋著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平衡點。

  2005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啟動,退牧還草、以草定畜、沙化办理、移民搬遷、工程滅鼠等環境办理办法同步展開,一場艱辛的探究拉開帷幕。2015年,一期工程實施10年後,三江源各類草地産草量提高了30%,百萬畝黑土灘办理區植被覆蓋度添加到80%以上,三江源水資源量添加近80億立方米。2018年,瑪多湖泊數量創下歷史新高:5849個。

  驚艷與震慑,是黃河源頭留給許多人的榜首印象。但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办理局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和天然資源办理局副局長馬貴來説,這樣的場景,實在是來之不易。

  2015年末,中心全面深化变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计划》——這是我國榜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根據计划,三江源國家公園办理局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組建,瑪多縣原林業、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的生態保護办理職責,整合為管委會下的生態環境和天然資源办理局,同時將縣森林公安、國土執法、環境執法、草原監理、漁政執法等機構,整组成管委會下的資源環境執法局。

  “一塊牌子管究竟。”親歷了黃河源頭巨變的馬貴發出這樣的感嘆。從建設“六合空一體化”的生態大數據中心,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办理,馬貴擔起更多職責,比曾经更繁忙了。

  办理黑土灘,播種草籽;搭起招鷹架,避免鼠害……為了“綠歸”黃河源頭,馬貴和搭档們想了無數辦法。他帶記者來到一處草灘:大片沙地被石方格沙障劃分红若干區域,石方格內,人工補種的披鹼草隨風搖曳。“看不出來吧?這裡曾经都是寸草不生的沙土。”説著,他興奮地搓了搓手,滿臉骄傲。

  现在,當地牧民冬季住在縣城,享用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夏天回到故鄉,有序放牧牛羊。部分牧民當起了生態管護員,成為這片土地的守護者。

  “自試點以來,通過管護員的巡護監測撿拾废物和維護草原的基礎設施,扎陵湖、鄂陵湖以及星星海,周邊的生態環境比曾经更好,尤其是水域面積這幾年一直在持續添加,野生動物的數量明顯增多。”馬貴説。

  盛夏的年保玉則遍地開著金黃色的格桑花,遠處的湖水、雪山與藍天白雲彼此交映,宛如一幅油彩畫。生態管護員肉公手拿編織袋和長長的夾鉗按點巡護。

  位於果洛州久治縣索乎日麻鄉的年保玉則山形如蓮花,總面積3469平方公里,保存有冰蝕地貌、冰磧地貌、現代冰川等地質遺跡。

  “現在可比曾经輕鬆多了,废物已根本找不到了,除了當地的牧民以外,很少有人來這邊了。”肉公説,家鄉的生態也越來越好了。

  自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年保玉則旅遊觀光、餐飲、住宿等産業的興起,引得遊客紛至遝來,但也因而産生了废物,加之牧民過度放牧和中藏藥材的採挖,地處三江源中心區的年保玉則生態遭到破壞。

  為保護水源和草場、維護三江源生態,2018年4月起,年保玉則正式關停。肉公説,他意識到遊客增多帶來的環境污染,也發現遊客践踏草皮後,格桑花也渐渐開得少了。他便與其他牧民自發在景區周邊撿废物,儘量維護環境。

  隨著景區的關停,當地政府為每塊土地、湖泊設立了生態管護員,像肉公一樣每一個果洛幹部群眾正式肩負起保護“中華水塔”的責任。

  “曾经每年夏日是景區遊客最多的時候,也是废物最多的時候。那時候一夏天能撿100多袋废物,光牛馱運就得拉50多趟。”肉公回憶道,後來景區關停了,外面的人進不來,废物也漸漸沒有了。

  “近兩年,我們在巡護途中,經常與雪豹、棕熊、岩羊、猞猁等珍稀野生動物‘邂逅’,可是曾经遊客多,根本找不到它們。”肉公説。

  现在,年保玉則漸漸恢復生機,遍地盛開著格桑花如金色地毯一般,成群結隊的魚在湖邊搶食。

  “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严重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严重任务,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負責。”3月7日,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青海生態位置重要而特别,肩負保護“中華水塔”、涵養水源的严重責任。青海廣大幹部群眾形成了共識,脫貧致富不能拖,生態紅線不能碰,發展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這是責任地点。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探究树立牧民參與共建機制,重视促進人與天然和諧共生,準確掌握牧民群眾脫貧致富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關係,在試點方针拟定上將生態保護與精準脫貧、群眾充沛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进生産日子條件相結合,充沛調動牧民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夯實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

  高原上的發展,有高原的特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穩步建設,是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新鲜的空氣、純凈的水源、美麗的天然風貌,生態紅利人人共用,也是發展。

  三江源國家公園共涵蓋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触及牧民7.2萬人。記者看到,隨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准则的實施,1.7萬牧民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綠色飯”,在生態公益“一戶一崗”機制下,“一人被聘為生態管護員,全家參與生態保護”的新風正在興起,牧民群眾成為了生態保護最直接利益相關者和最有積極性的保護者。

  構建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三江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每個青海人的責任、擔當、任务、奉獻。一路上採訪過的園區幹部、生態管護員,日子在這裡的牧民群眾,在他們身上,無不散發著為人類保護綠水青山、谋福全球的崇高精力。

  儘管前方道路上還會有許多困難,可是美麗高原上的人們决然肩負起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定發展决心,邁著鏗鏘的脚步前行。